人民时评:拆迁户“进京自首”背后还有多少问题
2010-11-27 22:19:31 来源:国纲私房维权网 浏览:2611次
2010年11月26日00:0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据报道,11月18日武汉洪山区土库村村民童贻鸿,发现30多人跟随一辆破拆机“兵临”自家楼下,于是向楼下投掷砖头,“导致一人重伤”。后来,童贻鸿被当地警方通知做笔录。由于不信任当地警方,童贻鸿搭乘飞机赴京向警方“自首”。
“进京上访”不是新闻,“进京自首”却是头回听说。而促使童贻鸿踏上这条路的,首先是一种“不信任”心理的驱动。回顾事件的前因后果,“不相信”并非是童贻鸿的主观臆想。在没有达成拆迁协议的情况下,村委会主任竟声称“拆迁手续齐全”;30多人跟随一辆破拆机不“表明身份”,就直接到人家楼下把铁丝网撕开;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童贻鸿砸伤了人,却说他“把一个人砸得昏迷不醒,在医院躺着快死了”。可以说,从拆迁方到当地警方,已经通过其行为让童贻鸿难以相信,迫使童贻鸿作出去北京自首这一决定。
但是另一方面,“进京自首”这一行为也包含了信任和渴望。童贻鸿进京“自首”,有寻求权利救济的期盼,“我希望能在北京找一位律师帮助我”,也有希望社会关注和监督的用意。事实上,这一事件经由各类媒体报道,已经激发了相当的“围观”力量。不管怎样,这种行为至少还说明当事人对法治、公平正义还保留着一份最朴素的信仰。
但事情的悖论就在于,童贻鸿不得不以先证明自己“违法”的方式,再去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得不以“非理性”的方式去寻求理性的维权渠道。这种“悖论”,其实与“进京上访”者求告无门的苦衷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二者都反映了当下缺乏有效维权渠道的现实,这才是不信任心理的根源所在。如果“童贻鸿”们在想到“进京自首”、“进京上访”之前,有足够多且有效的维护自己权益的渠道,他们是不会轻易走上这条道路的。
从“进京自首”事件中,人们看到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对峙状态。强拆是一种极端的处置方式,扔砖头伤人也是一种极端的应对方式。类似这种“硬碰硬”的关系状态,在近年来的一些强拆事件中不时出现。一方开动的是现代化的拆迁机器,一方则将手中的砖头、礼花弹、汽油瓶甚至自己的身体等变成了“武器”。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如何走出这种拆迁中的“暴力围城”?根本的途径还是回到法治轨道上来,补偿也好,拆迁也罢,全都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围坐在法治的圆桌上,该多少是多少,该咋办就咋办,既不漫天要价,也不搞暴力强拆。同时,从制度层面提供更多更顺畅的公共救济渠道,即使“谈不拢”,也有话好好说,找地儿说理,有人主持公道,而不是诉诸极端方式手段来解决。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呼唤《新拆迁补偿条例》早日出台,给各方一个行为准则。唯有这样,双方才能逐渐形成互信互利的良性循环。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良性循环的第一推动力,不在百姓那里,而在政府部门这边。出台体现百姓意愿的法律法规,再依法依规办事、维护百姓正当权益,不与民争利,则公信自立,政令自通。
相关评论:
新京报:钉子户为何进京自首
检察日报:“赴京自首”这场“行为艺术”意义何在
扬子晚报:“上京自首”,又一次开胸验肺式救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