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请您留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热点新闻房屋拆迁落私动态政策规定国家法律私房维权问与答留言相关知识涉法案件维权日志本站原创回忆录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新闻 >> 社会心态考验执政者 中国社会“软治理”谋破题 |
社会心态考验执政者 中国社会“软治理”谋破题2011-06-01 06:2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2293次
仇富恨官、炫富装穷、忽悠炒作、喧嚣浮躁、迷茫失落、暴戾冷漠、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失衡之势,成为中国执政者面临的一道重大考题。从“社会心态”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到决策层多次研讨社会管理创新,在刚性法度之外,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提升民族素质等“软治理”理念,正成为中国着手破解之题。 社会不良心态蔓延 抵触消解改革发展进程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感增大,产生不良心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曾撰文指出,在当下,社会心态受到市场交易法则的消极影响,更多表现为它的负面形态。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这八种心态是: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装穷、暴戾、冷漠。 夏学銮分析说,中国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按其程度排序,分别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等。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这样多元化的心理压力感,最容易造成社会心态的浮躁性、不稳定性,以及极端化情绪的宣泄。 除了夏学銮分析的八种不良心态之外,不久前发布的中国首部关于社会心态的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还提出,“群体性怨恨”成为中国最明显的社会心态。 一些民众对自己所处的现状感到不满意,具有相似感受的人就会产生相似的想法和情绪,逐渐形成群体的极化,表现出共同的反应。而民众的不满情绪则主要指向贪污腐败不作为的官员、“为富不仁”的商人及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分析认为,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培育社会心态成国家战略 社会需“心灵鸡汤” 社会心态问题其实早已引起中国执政者的高度重视。2006年10月,《中G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的提法,更是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国家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单纯的经济发展是否能解决一切问题?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从强调GDP,到强调幸福感,也是执政思路改变的一个表征。 当前,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良好的社会心态,关涉国家发展宏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综合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不难看出,中国制定的国家战略,正试图以软的文化治理理念来塑造人的思维、规范人的行为的活动,以此达到解决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秩序的目的。这种“社会软治理”理念,强调从人的心灵出发,通过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提升和心智的开发来调节和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规范人们的基本信念和原则。 自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社会心态”以来,相关话题引动中国媒体广泛讨论,其中尤以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文章最受关注。 该报的评论指出,对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有些阶段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心态的滋生难以避免。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影响国家目标实现。 评论强调,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决策层多次研讨创新社会管理 谋求“善治” 就在舆论热议“社会心态”的同时,中国执政者已经开始思考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课题。这正是在为破解实实在在“有形”的问题寻找更好的答案。 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举办。中G中央总书记胡JT在开班式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评论指出,中央高层和党政军省部级、大军区级“一把手”集中研讨“社会管理”,显示中央有意把加快社会改革、加强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时期“新战场”;细读胡JT谈话,发现高层用词是“管理”,凸显了执政服务意识。 中G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则明确指出,这次研讨班是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胡JT的重要讲话,标志着党对GCD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就在中国GCD即将迎来成立90周年纪念日之际,5月30日,中G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这次会议坦率地指出,中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在90周年的节点上,这番表述,足见决策层对此问题的深思远虑。 胡JT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执政者的考题中,“民生”是重中之重。 中央的密集部署,无疑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对于中国各级党政官员,具有指向标的意义。如何“善治”,是中国执政者在转型时期的首要课题,而熬制一碗指向幸福的“心灵鸡汤”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邓永胜)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
|
关 于 我 们 - 联 系 我 们 |
联系邮箱:lengming@126.com
1638754094 维权咨询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chinahouse1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