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请您留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热点新闻房屋拆迁落私动态政策规定国家法律私房维权问与答留言相关知识涉法案件维权日志本站原创回忆录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新闻 >> 政府危机沟通失分在哪 |
政府危机沟通失分在哪2015-08-17 16:33:00 来源:国纲私房维权网 浏览:1674次
天津爆炸,政府危机沟通失分在哪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危机沟通战略,前提是:需要有对危机情境、受众需求、媒体格局、传播规律的到位洞察与把握,需要有对各种潜在风险的充分预判。 互联网将原先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注意力汇聚起来,形成排山倒海的逼视力量。这几天,这种巨大的围观力量一起转向天津,将天津这座“没有新闻的城市”,变成了世界的风暴点。紧随“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的是一场舆论大爆炸。“硬风险”引爆了“软风险”,“软风险”进而升级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暴。 一场大爆炸从天而降,天津方面的第一反应是处理“硬风险”,他们像扑救一场火灾一样将消防队伍驱赴事故现场。但未曾想到,这是一场迥异于寻常的危化品爆炸事故,处理这一事故,不能按寻常的危机逻辑进行。问题关键的是,天津方面大大低估了舆论“软风险”的杀伤力。忙于应对“硬风险”,忽视了“软风险”,致使后者反而成了灭顶之灾。危机化解,离不开危机沟通。危机沟通能不能成功,往往取决于应对危机的理念、战略、能力以及技术的联合效用,它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环掉链子,均可能造成危机沟通的流产。 首先,理念具有先导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危机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危机行动。很多危机当事人有一种错觉,觉得被危机击中,是自己运气不好。不可否认,撞上危机这黑色的幽灵,的确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的背后有必然。就拿这次天津大爆炸事故来说,它并不是凭空而来,据媒体报道,此前零星的小事故一直有,只不过没有被重视过。小风险不断累积,就攒出了劲爆的大风险。 有的危机当事人一遇到危机,第一反应这是“危”,而不是“机”。将危机视为丑闻,千方百计地将其封堵起来,不让其扩散,结果反而弄巧成拙。殊不知,开放是危机沟通的利器。在8.12大爆炸事件中,天津之所以被讥为“没有新闻的城市”,与危机处理者把开放视为风险,将媒体视为麻烦制造者不无关系。这种危机沟通理念,在方向上就是错了的。 其次,从危机应对过程来看,天津方面危机沟通战略缺乏科学、周到的设计。应对这么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危机沟通战略如果发生偏差,后果不难料想。如何在及时、有效应对“硬风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化解由“硬风险”引发的舆论“软风险”? 危机沟通的战略设计,既需要急智救场,也需要经验垫底。而大爆炸事故处理者,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不足。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危机沟通战略,前提是:需要有对危机情境、受众需求、媒体格局、传播规律的到位洞察与把握;需要有对“硬风险”、“软风险”互动机理的精准拿捏;需要有对各种潜在风险的充分预判;还要有危机沟通战略布局与行动者角色分工的无缝对接。但是,在上述诸环节上,事故处理者很少踩在点上。 再者,8.12大爆炸事故处理者在危机沟通能力上,出现常识级的短项。从这几天的六场新闻发布会的表现中,我们不难发现,危机处理者的能力一次次跌停,这已成为网民和媒体诟病的一大焦点。危机处理者无视公众和记者们的急切诉求,在公众面前,发言者的能力弱项一览无遗地暴露出来。 此外,在技术层面上,8.12大爆炸事故处理者最大错失,是没有走出地方围城,只在天津的局域网内搞危机沟通,一次次错失沟通机会,从而在互联网这个大舆论场上陷入全面被动。在局域空间里,危机沟通做得再好,其可视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将危机沟通的技术路线延伸到网络“公海”上。 大爆炸刚刚发生之时,正是公众关注处于高位的关口。全世界都在看天津,但天津用其自己的媒体让全世界看到的:天津人还在看韩剧。如此穿越的剧情,让整个天津城市蒙羞,同时也让天津媒体人甚感委屈。他们会说,天津媒体人没有睡着,有人仍然坚守在一线,天津媒体并没有缺席。只不过,他们的努力没有推送到公众视野里。问题在于,在全媒体时代,造成关注上的盲点,不能怪罪别人,只能归咎于自身的意识和能力不到位。 8.12大爆炸的舆论井喷期已过去,这时候,除了防止次生危机之外,需要着手对这一舆论事件进行必要反思、检视。这个案例,无论对天津,还是其他地方,均是难得的警示。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
|
关 于 我 们 - 联 系 我 们 |
联系邮箱:lengming@126.com
1638754094 维权咨询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chinahouse1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