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高度警惕县市地方政府的“破产”危机
2010-06-04 07:15:02 来源:国纲私房维权网 浏览:2864次
2010-06-03 09:41:58 人民网-强国论坛
据相关媒体报道:至2009年末,地方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全年新增贷款3.0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贷款的34.5%。这离世界公认的警戒线60%已经很接近了。可见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地方 政府圈钱之猛。
进入2010年上半年,由于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地方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涨,虽然各地方财政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地方政府的举债还是居高不下,因此有专家担忧此种现象恐有拖垮经济复苏。
其实,是在多年前,许多人就担心地方政府会“破产”。笔者就听到一位原先在乡政府担任乡长,其后在县财政局任局长的领导说过这种担忧。他说,开始是村委会(大队)一级无法维持下去了,村委会“关门”了,其后是乡政府,入不敷出,也要关门了。好在这些年,乡政府和县一级政府都生财有道,尤其是乡政府,虽然一些地方没有什么实体经济,但财政收入却年年增长,其主要原因也是卖地、卖风景等取得的收入。
现在看来,不仅城市中心的地卖完了,城市化加速,离县城和地级市稍近一点的农村都圈入了,地方政府的圈地就是圈钱,正因为此,地方政府才热衷于搞“经营城市”,地方官们,尤其是县长、乡镇长们,一个个都喜欢当“拆迁队长”,领导亲自搞拆迁,让房地产商喜不自禁。而一些地方,连湖面,中国的领海和海上的各种岛都卖得差不多了。据说福建一些地方政府,一年卖海岛的收入就是几十亿。
正如笔者在《卖了土地卖风景,地方官,你还有什么可卖?》文章中所担忧的那样,改革开放初,靠分田到户收农民的提留维持乡村一级政权运行,后来,靠卖、租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和土地,维系地方政府一段时间的运行,而现在,如果城市土地全部卖完,地方政府怎么办?会不会面临破产?
有人说不担心,地方有实体经济,但实体经济现在不是过去国有、集体经济,它照章纳税后,政府无法搞其他摊派。而且它无法满足地方政府日益增长的财政刚性需求。因此,往往是中央许多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地方政府都要打折扣,或者中央的补贴呀,中央出的钱呀到位了,地方政府该出的部份无法到位。有的地方官甚至责怪中央给人画饼充饥,让地方上做“恶人”。 正因为许多地方财政主要是卖地财政,因此,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即使地方官没有收受房地产商贿赂或与他们联手攫取不义之财,单从财政方面考虑,也不会积极落实中央房地产新政。才会有诸如救房就是救市民,买房就是爱国的谬论。
地方政府为避免“破产”危机,必然会不惜破坏社会安定与和谐,搞强行拆迁---如果没有土地可卖,如果被上一任卖光了,下一任会接着折掉一批,一片,折了后再搞开发,再增加当地财政。因此,地方政府的破产危机不仅是滋生暴力拆迁的根源之一,也是导致群众与政府对立的原因之一。
地方政府破产危机根源在于没有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良性发展,而是热衷于房地产泡沫,政府没有做到节约型、便民型,不与民争利的政府。随着财政的增长和举债搞建设,地方政府的开支也越来越大,现在一个县政府,只要是副县长、县长助理们的秘书,比联合国的秘书们还多,更何况,一个县还有县委、人大、政协、县纪委、县武装部、公检法内都是副县级以上的官,还有一些科级局的局长、大的乡镇书记,都挂副县级职务,都得有专车,这是一笔多大的开支呀!而且,就如某些司机私下开玩笑的,许多领导都是异地交流的干部,每周夫妻团聚,花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以及司机的住宿费等,领导唱“每一周一歌”,纳税人得花上银子上千。一个司机开玩笑说:领导回家放一“炮”,两千多块报销了。这还不算那些三公消费,这样下去,地方政府还有不“破产”的?
防止地方政府深陷破产门,就和防止大学破产一样,必须立即制止地方政府无休止的举债行动,必须遏止地方官的只靠扩大投资、片面追求产值的政绩冲动,必须对地方官的拍脑袋上马的工程进行监督与审计,追究造成国有资产和纳税人钱财损失的责任。象那种花了几亿、几十亿搞个空园区,搞个至今无人入住的新城区的败家子,必须不能再让其重演了,也不能让这样的地方官再浪费国家和人民的资财。要让地方官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让地方经济依靠科技与实体壮大发展,让政府精打细算,努力节约用好纳税从的每一分钱,让党政机关真正做到精简、效能、廉洁、为民。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避免破产危机。
|
|